【暑期“三下乡”专题报道】 溯源红色革命路 学思践悟新青年

发布者:李奇伟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100

202373日至6日,蚌埠工商学院“红色路,青春行—‘学思践悟新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在校团委书记黄颖和沈芝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宣城泾县、黄山等地走访、参观、学习,沿着新四军在皖足迹,走访退伍老兵,追溯红色革命道路,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一、赓续红色血脉 缅怀革命先烈

皖南是一块浸透了红色记忆的土地。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实践团队在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82年前,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77夜,抗击国民党顽军,血映蓝天,站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大家无不肃然起敬。在烈士纪念碑前,校团委书记黄颖带领团队中的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深化党性教育,在无数先烈英魂的见证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实践团队认识了一位抗战英雄——寻淮洲,他是红军里最年轻的军团长,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牺牲时年仅22岁,对少年时作文本上的承诺,寻淮洲用自己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做了最好的回答。少年英雄的故事让团队青年不禁感慨“战争年代寻淮洲有革命和牺牲的勇气,和平年代同样年龄的我们更应主动担当作为!”。

二、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铁军精神

新四军军史上五处重要军部旧址,皖南占据了两处,一处在新四军的成军地,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出征地黄山岩寺,一处在新四军主要集结地、军部所在地泾县云岭。实践团队沿着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张张新四军作战地图、一件件新四军使用过的和缴获的日寇的枪械,见证着新四军将士金戈铁马斩寇兵的烽火岁月。

穿越岁月沧桑,新四军英烈们不朽的英名,如群星璀璨布满民族精神的长空。历史曾在这里驻足,一个又一个纪念馆向人们展现了这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每一次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每一次致敬英烈,是对初心的叩问,也是对精神的唤醒。每一次参观学习结束,团队成员对“听党指挥、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奋斗牺牲”的铁军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就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弘扬铁军精神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三、探寻红色基因 领悟革命精神

在云岭镇、丁家桥镇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两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退伍老兵。他们与团队青年亲切交谈,用最朴素的话语将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着58年党龄的陈海波老人退伍后在云岭镇政府部门工作,在单位退休后的老人主动联系当地相关部门成立云岭镇老陈调解室,为当地居民排忧解难,以诚取信,一心为民,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群众,发挥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余热;51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伍军人丁善炉老人曾在内蒙古服役,在部队当过工程兵、炮兵,提起当年的事情,对曾使用过的武器54122榴弹炮的每一步操作都烂熟于心,说到激动时还为团队进行了一遍无实物的演示。在得知实践团队成员超半数为党员时,对实践团队成员嘱咐道:“你们一定要牢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多做贡献”。

深植江淮大地的新四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红色元素浓厚的云岭,挖掘人民群众中的红色基因,为实践团队学习红色历史、厚植红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磅礴力量!

四、坚定红色信仰 书写青春华章

红色岁月,革命青年驰骋沙场,英雄事迹激荡人心。为了让团队青年更加直观了解这段历史,实践团队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行走的红色思政课堂”活动,团队负责人王志诚担任主讲人,以“青言青语”为方式,以“到实地、讲实话、做实事”为主题,用青年化的阐释来展现那段红色历史。

学百年党史,历久弥新;思先辈之争,铭史承志;践火热青春,躬身实践;悟时代真理,奋斗有我。一百多年来,多少枪林弹雨、多少壮怀激烈、多少勇毅前行,中国青年为理想、为人民、为可爱的中国,始终赤诚奉献、矢志不渝。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我们生逢盛世更应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文/沈芝 图/秦艳 韩家和 审核/黄颖)



蚌埠工商学院校团委
联系地址:蚌埠工商学院行远楼
联系电话:0552-256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