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民族团结宁夏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宁夏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者:李奇伟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1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蚌埠工商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团队——“民族团结宁夏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9日至11日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幸福邻里间,民族团结一家亲——长城花园社区

7月9日,实践团成员前往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在长城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陶圆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先后到达长城花园社区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厅、社区活动室等区域,通过现场观摩等方式,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实地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如山厚爱、似海恩情。在社区活动室,实践团成员主动向老师学习剪纸艺术,在完成剪纸作品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感悟非遗魅力。同时了解到该社区围绕“一老一小”做优服务,开办了社区党校、社区食堂及活动中心,理发、修脚、洗衣和“四点半”课堂等服务一应俱全,搭建“随叫随到”网络平台,提高服务便捷度,社区成为老人和儿童的幸福家园。

 下午,来自台湾的大学生也来到了该社区进行观摩学习。团队成员与台湾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观摩与学习之旅,他们与我们的团队成员一同前往社区食堂,通过学习油饼、馓子和麻花等传统美食共同探索宁夏地道小吃的烹饪之道。厨师们满腔热情、耐心满满地讲解了这些特色小吃的制作流程。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大家在享受烹饪带来的乐趣时也深刻地体验到了宁夏本土菜肴的美妙滋味,感受到了宁夏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样的交流活动,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文化理解和情感联系,更加深了我们对于“两岸一家亲”这一理念的认同和感受。

聆听岁月故事,窥见文明奇迹——宁夏博物馆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宁夏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团一行走进宁夏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贺匾。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象比喻,也是对新时代搞好民族团结的明确要求。

 在宁夏博物馆,实践团的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民族团结的一个个故事,了解各民族独有的生活习俗和发展脉络,感受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更加坚定了唯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持续奋发有为的理想信念。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展现在眼前,让大家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倍感自豪,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感到无比振奋。

石榴花开繁似锦,同心共筑中国梦——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前往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用心感受,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重温党的民族工作史,了解感受党的民族政策在宁夏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引下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丰硕成果。

“山海情”吹绿“干沙滩”——永宁县闵宁镇

7月11日,团队前往永宁县闵宁镇。闽宁镇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闽宁”取自福建、宁夏的简称,象征两省区协作发展的山海情谊。实践团首先到达闵宁镇镇史馆,镇史馆展室从“今日闽宁镇”、“苦瘠甲天下”、“高瞻展宏图”、“关怀与共建”、“四个样板镇”、“小康新梦想”六个方面,集中展示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历史变迁,诠释了移民群众在闽宁协作扶贫开发的征程中,携手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伟大精神和奋斗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刻感受闽宁协作发展历程和民族团结进步开展情况,体会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的重大意义。


 团队成员在同村民进行交流时,村民们纷纷表示,闵宁镇的发展越来越好了,娃娃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大家都很高兴……在闽宁镇,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

 在此次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民族团结宁夏行”实践团队通过社区服务、政策学习、走访调研,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纷纷表示要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瑞娟 摄/武继楠 审核/孟北平)

蚌埠工商学院校团委
联系地址:蚌埠工商学院行远楼
联系电话:0552-2566673